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電化學團隊在長效鋰電金屬池方向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快速模板化制備激光誘導石墨烯用于高穩定性快速形核鋰金屬電池》(Facile Patterning of Laser-induced-Graphene with Tailored Li Nucleation Kinetics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期刊《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 Energy Material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碩士研究生羿井司,通訊作者是助理研究員陸子恒和研究員楊春雷。
隨著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增加,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在不斷提升,目前采用的三元材料/石墨體系的鋰離子帶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30Wh/kg-260Wh/kg,采用鋰金屬負極是進一步取得500Wh/kg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徑。鋰金屬負極由于其具有超高的理論比容量(3860 mAh/g)以及最低的氧化還原電位(3.04 V vs. SHE),并且具有優異的導電性能,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鋰金屬在電流密度較大的情況下會導致枝晶的生長,一方面會降低電池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鋰枝晶的過度生長會刺破隔膜導致正負極短路,引起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鋰枝晶問題成為鋰金屬應用的最大阻礙。
為解決以上問題,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通過激光直寫技術快速制備三維石墨烯集流體的方法,得益于該集流體中石墨烯的特殊缺陷化學,鋰金屬的形核、生長動力學得到了有效調控。利用該技術,基于磷酸鐵鋰正極的鋰金屬全電池在極高材料負載(15 mg/cm2)、有限鋰金屬供應的情況下(N/P ratio=5),可循環250次,容量損失小于10%。該研究發展的方法能夠在空氣中進行,且能夠使用卷對卷方法大規模制備,具有工業化潛力。此外,該研究所揭示的碳缺陷化學與鋰金屬形核動力學關系對于高比能量鋰金屬二次電池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2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83瀏覽量
1716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FF將發布FX品牌最新進展
光學成像新進展:使用部分相干光進行單向成像

先進封裝中互連工藝凸塊、RDL、TSV、混合鍵合的新進展

揭秘超以太網聯盟(UEC)1.0 規范最新進展(2024Q4)

Qorvo在射頻和電源管理領域的最新進展
智能優化的自動點焊控制系統:電源技術新進展與應用實踐
芯片和封裝級互連技術的最新進展
固態電池技術的最新進展
5G新通話技術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智能光學顯微成像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研團隊取得量子計算研究新進展
廣東的5G-A、信號升格和低空經濟,又有新進展!

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解讀文心大模型的關鍵技術和最新進展

清華大學在電子鼻傳感器仿生嗅聞方向取得新進展

突破!清華大學在電子鼻傳感器仿生嗅聞方向取得新進展

評論